雖然相比于湖人、凱爾特人等幾支同樣擁有深厚歷史底蘊的球隊來說,這座球館上空所懸掛著的冠軍條幅數量稍顯遜色、球館內各項設施的多功能性與新舊程度,也無法和另外幾支擁有嶄新球館的球隊相提并論、甚至于坐落于這里的球隊,近年來因混亂的管理和運營而飽受詬病。但每每提到“麥迪遜花園廣場”這個名字,熟悉籃球這項運動的人,無不對這座球館心馳神往。
“之所以這里被稱作為籃球世界的‘麥加圣地’,是因為所擁有的悠久歷史,”從1966年起就擔任麥迪遜花園廣場官方攝影師的喬治-卡林斯基在一次采訪中如是說,“不僅僅是因為今日在我們眼前正在見證著的,還有曾經在麥迪遜所發生過的許許多多偉大故事。沒有任何一個舞臺的氛圍能夠與這里相提并論。”
威利斯-里德火線復出幫助尼克斯主場捧得隊史首冠、雷吉-米勒8.9秒內連得8分造就成為歷史經典的“米勒時刻”、卡梅羅-安東尼單場狂砍62分13籃板捍衛紐約榮光、斯蒂芬-庫里2974記三分在此正式加冕歷史三分王……麥迪遜花園廣場見證了太多太多的傳奇誕生與榮耀加冕。這座球館的無窮魅力,也在吸引一代又一代籃球運動員來到這里,去實現屬于自己的輝煌時刻。
然而在北美洲大陸的另外一頭,還有一片被稱之為德魯聯賽的場地,也在用自己的傳奇故事,吸引著無數的球員們前去一睹真容。用德魯聯賽首任現場播報員比爾-克勞福德的話來說,這里就像是“貧民窟中的小麥加圣地”。
1973年,NCAA傳奇教練約翰-伍登正在率領UCLA男子籃球隊,在洛杉磯的韋斯特伍德完成七連冠偉業;同一時間,位于英格爾伍德的洛杉磯湖人,在杰里-韋斯特和張伯倫的率領下剛剛打出了隊史最偉大的賽季,常規賽豪取69勝的同時還奪得了他們搬遷至洛杉磯后,球隊的首座NBA總冠軍獎杯;與此同時,另外一種完全不同風格的籃球聯賽,在洛杉磯的另一個角落中學悄悄誕生了。
洛杉磯中南區,被南北走向的110號公路劃分成了東西兩個區域。英格爾伍德等社區所隸屬的西部,那里的居民們擁有著更優渥的生活條件;而德魯聯賽所位于的東區,人們在大部分時間里所思考的事情,更多是關于讓自己如何生存下去。對于這些以籃球為生的人們而言,打球就是賺錢、是生存,一切都關乎于自己能否填飽肚子。
聯賽最初的比賽場地,設立在洛杉磯查爾斯-德魯中學一棟不大的體育館內,觀眾和球員們使用的停車場,也只不過是學校師生和教職工的一塊停車場地。然而隨著聯賽的發展壯大,每年夏天的查爾斯-德魯中學開始變得逐漸擁擠和局促起來。
盡管一開始聯賽的舉辦條件極為艱苦,甚至球員們和觀眾需要在缺少空調的情況下,在洛杉磯高達四十多度的酷熱夏季在球館內進行和觀看比賽,但是最多擠滿幾百人的體育館里的氣氛,絲毫不會輸給可以容納兩萬多名球迷的麥迪遜廣場花園。因為這里的籃球風格充滿野性,同時也無比真實,沒有人會因為站在自己對面的,是某位大名鼎鼎的NBA球員就心生畏懼。
在德魯聯賽里人人平等,籃球才是這個社區的通用語言,球技是為自己贏得尊重的唯一方式。“不要因為你是全美最具天賦的球員,就認為自己可以來到德魯聯賽打一場輕松比賽,”前NBA球員登-詹寧斯坦言。
“大多數參賽球員都是來自于洛杉磯或是加利福尼亞地區,”同樣是出生于洛杉磯的前NBA球員多雷爾-賴特說到,“加州也擁有著最多的NBA球員,許多從洛杉磯走出去的球員會在夏天回到這里,即便是來自加州其他地方的球員,在進入到聯盟之后也會很快就搬到洛杉磯,因為他們清楚這里有著最棒的比賽和最棒的訓練設施。”
據統計,歷史上在加利福尼亞州總計誕生了427名NBA球員,其中包括55名現役球員,這一數字遠遠超過排在第二位的伊利諾斯州(總計293名,現役28名)。
然而在眾多前NBA或現役NBA球員當中,賴特無疑是其中最熟悉這個聯賽的人了。曾經先后效力于熱火、勇士、76人以及開拓者等球隊的他,雖然NBA生涯長達十一個賽季,但仍然不及他在德魯聯賽中效力的時間。
早在進入到NBA之前,還是少年時期的賴特就已經開始在德魯聯賽當中,與身體和心智遠超于自己的成年人進行對抗了。幾乎每年夏天,他都會與自己的父親還有弟弟德隆-賴特一道來到這里接受半職業籃球文化的熏陶,也正是在這里,賴特兄弟得以通過真槍實戰不斷磨練自己的籃球技藝,拉開了自己與同齡人之間的差距。
“從高三開始我就在這里打比賽了,”多雷爾-賴特回憶道,“這不僅幫助我找到自信,而且讓我成為了一名更加優秀的球員。最開始我是一個充滿能量的家伙,在場上打球努力、爭搶籃板、拼搶每個球權。那些年紀稍大的職業球員們,或是來自于NBA,或是在海外效力,是他們讓我學會了如何去打無球。”
“當你是高中校隊中最突出的那個球員時,你自然會得到最多的球權和出手機會。但和這些職業球員打球,他們讓我學會了打球的正確方式——無球跑動、多一次傳球、以及成為一名優秀的防守者。”
在德魯聯賽中的豐富實戰經歷,讓賴特得以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。不僅是賴特兄弟,還有許多加州本土球員在高中或大學時期就已經來到德魯聯賽,提前體驗職業籃球比賽的強度。其中不限于哈登、喬治、德羅贊、巴朗-戴維斯、皮爾斯和詹寧斯,都在這項賽事中先后完成了亮相。當然其中也不乏勒布朗-詹姆斯、克里斯-保羅、凱文-、特雷-楊這些非本土球星,不遠萬里先后前來體驗這個夏天最火爆的半職業籃球聯賽。
但真正讓德魯聯賽從默默無聞走向聚光燈下,讓全美乃至全世界球迷了解這項賽事的,是新媒體興起在其背后起到的推手作用。
“我最早的拍攝工作,只是簡單地拍一些照片和視頻,以及一些精彩片段發到Ball Is Life、HoopMixtape和Mars Reel之類的地方,在此之前,這項賽事主要靠人們之間的口耳相傳,”作為德魯聯賽的官方攝影師的卡西-雅典娜坦言,“從未去過洛杉磯的人們可以同步體驗到這里正在發生的事情,球員們得以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他們的精彩鏡頭,與全世界的球迷們一同分享。洛杉磯有很多天賦異稟的籃球運動員,同時也有很多才華橫溢的藝術家,二者之間的結合讓德魯聯賽像野火一般迅速在全國范圍內傳播。”
而作為前NBA球星,巴朗-戴維斯也利用起自己巨大的號召力來幫助德魯聯賽進行推廣。在2015年,由他出品兼導演的電影《The Drew: No Excuse, Just Produce》一經上映,便引起了極大的反響。
“對我來說,我想給大家講述一些積極的事情。首先是在我的社區中正在發生的事情;其次,我想向人們展示什么是真正的洛杉磯籃球。我知道人們對這兩件事有很多誤解,一提到洛杉磯大家總是有這樣的想法:這里的氣候宜人,有沙灘和大海、大家下班之后就尋歡作樂、以及會認為洛杉磯球員球風很軟。”
“我想介紹德魯聯賽,是希望大家了解體育所帶來的積極因素,在一個沒有太多事情可做的社區當中,籃球可以為這里帶來什么。”
如今,越來越多的球員想要參與其中,越來越多的NBA球星同樣希望能夠體驗這里的籃球文化。而隨著德魯聯賽的不斷發展壯大,以及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,這項賽事已經逐漸成為全美最具影響力的半職業籃球聯賽。或許,這里也將成為麥迪遜花園廣場之后,全美的第二個籃球圣地。